疫情下不同人群的心理问题应对
2022-12-15  

编者按:当前,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措施”,强化对民众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为大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支持,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组织编发系列科普短文,助力做好疫情防控,维护大众身心健康。


疫情下不同人群的心理问题应对


1.孕产妇面对疫情紧张下的焦虑不安,如何排解和疏导?

怀孕和生产的过程本身对孕产妇的身心就是一个挑战,随着受精卵着床,身体由于受到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影响,早期也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随着胎儿的长大,身体体型也会发生变化,面部颜色发生改变,体重增加、出现妊娠纹,每次的定期产检也会担心孩子的发育情况。到围产期的时候,也可能会面临因孩子发育状况由不得自己选择生产的方式,生产后产妇的身心也会发生一些列变化,这些都需要时间去适应。疫情下的孕产妇除了要面对以上这些改变,可能在怀孕开始,一直到孩子出生都在担心自己感染新冠病毒,担心孩子也被感染。

有这个担心是好事,任何情绪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焦虑情绪的功能就是促使我们去思考应对的策略。觉察这个情绪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评估在什么场景下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评估这个担心的想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比如,不能出门,出去就有可能变“阳”。但是如果您出门前能科学地做好防护,少去封闭的场所,感染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如果做好了防护,还是不能出去,这个就有点“防卫过当”了,有点像“因噎废食”,这样的防卫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阻碍。长时间的神经系统紧绷,也就成了自我施压,时间久了身心都会被压垮。

减少这种焦虑,多听官方科学的报道,少听或关注那些小道儿消息,尽可能减少被这些信息浸染。每天规律的运动(如做做瑜伽、深呼吸练习、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等),保证饮食规律和健康,保证睡眠质量。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出门晒晒太阳。逐步认识并接受“新冠感染演变趋势是与人类共存”的现实,战胜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强自我身心的免疫力。

总之,当您担心的时候,就去做一些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事情,如果这个担心和焦虑让您寝食难安,无法正常生活,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人士帮助。积极应对的心态就是一剂随手可用的良药。


2.老年人面对疫情下治疗基础病的恐慌,如何安抚好情绪?

科学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本身的致病力已经大大减弱,身体条件好的年轻人即便是感染了,有些人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报道的少数出现重症和危重症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或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老年人确实面临着患重症这样的风险。老年人能有这个忧患意识,是件好事情,说明老人家很爱惜自己的健康。

积极减少有基础疾病患者的心理恐慌,遵医嘱积极做好基础病的治疗。鼓励老年人每天规律地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健身运动(深呼吸练习、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尽可能保持日常的生活节奏和规律,帮助老年人获得稳定感和控制感。当下的新冠感染疫情流行,容易激发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如果老人谈到这个部分的时候,请给他们一些治疗措施上的保证,比如:基础疾病的药物充足,就医渠道畅通,必要的亲情陪伴。有的老年人忌讳谈死,作为子女就应该少说;如果老年人不忌讳,总是想找机会跟您聊身后事,耐心倾听和询问老人想要如何安排,去了解老年人的心愿,让老人觉得即便真的有那么一天,自己也有了安排,会减少很多遗憾。

作为子女,也需要了解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点,知道老人的一些需要。如果老人出现过度的恐慌,一般的方法无法安抚好,日常生活严重受到影响,应及时带老人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3.医务(社区)工作者面对工作和家庭,如何克服心理不安和情绪影响?

当下的医务(社区)工作者,已经连续地为抗疫辛苦付出了将近三年,这些辛苦的付出给我们全国人民带来的福祉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地研发出疫苗,在抗疫的每个措施实施阶段,我们的医务(社区)工作者都奋战在抗疫一线,虽然他们不是钢铁一般的战士,但在新冠面前,他们依然能展现出军人一般的风采。所以,医务(社区)工作者要能看见自己曾经奉献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医务(社区)工作者冲锋在前,有些甚至在抗疫过程中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将近三年的抗疫里,大家没有叫过苦,没有喊过累,也希望能够早日战胜新冠,给人民的健康保住驾、护好航。

新冠病毒的出现,确实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少改变。现在病毒虽然没有那么有致病力了,但是它有了更广的传播性,作为医务者的我们需要面对的将是更大的挑战,对我们自己的身心也会是一个考验。一方面我们面临的工作量可能会激增,另一方面由于医务(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特点给家人带去更多的感染风险,还有因为繁重的工作而无法更好地给予家人照顾,对家人会有愧疚之感。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无法逃避,只能迎战。

作为医务(社区)工作者,爱家人,首先要爱自己!减少家人的担心和担忧,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让身心的体能慢慢释放,持久的心理准备可以预防职业倦怠和耗竭。这就需要医务(社区)工作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抓紧休息,尽可能保证足够的睡眠。其次,每天再忙也要抽点时间锻炼身体,方寸之间可以进行简单易行的运动,将一天的压力统统释放。再次,照顾好自己的饮食,保证自己的体能,饮食要尽量健康。最后,再忙也要每天至少抽出5分钟时间,放空自己,哪怕是发发呆,啥也不想,在感觉身心疲惫的时候,找个相对安静的空间,做几次深呼吸,给自己的心理充充电。


4.青少年只能居家网课学习,担心影响学习成绩,还要面对家长的易怒情绪,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和矛盾?

上网课这种形式确实未必适合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方式,有的孩子不太喜欢,或者说上网课的形式没有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效果好。但由于疫情的缘故,只能居家。所以家长和学生出现一些焦虑的情绪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长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不受影响的心情可以理解,如何帮助孩子尽可能不受影响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方法不当,就容易让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家长需要明白,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需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本人需要自己承担这个责任,家长无法包办代替,只能协助。协助的方式很重要,要尊重孩子,注意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协助不是指责,不是责骂,甚至打骂。

作为家长,需要了解您孩子居家网课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有哪些需要您给予支持和帮助。给孩子一些跟伙伴交流的时间,也要允许孩子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孩子想玩手机,需要跟孩子说明玩的时间限制,以及哪些可以看,哪些不能,以及不能的原因是什么。要指导孩子规律地生活,定时作息,按时用餐,抽时锻炼,每天抽一点时间,跟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

总之,孩子的事情尽量授权让孩子自己做主。如果您想帮助孩子的时候,要用尊重和商量的语气去说:“孩子,今天网课学习怎样呀,有什么地方需要爸爸/妈妈帮助的吗?”“我今天发现你的某个作业没有做对,这个需要爸爸/妈妈一起跟你寻找原因吗?”“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会着急可能没有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希望你别往心里去,爸爸/妈妈情绪过去以后,你可以跟我说说你的想法吗”等等。疫情当前,孩子改变了学习方式,需要适应,家长也有一些额外的压力需要面对,让家长和孩子间的爱变得顺畅流动。


5.疫情期间心理问题如何有效疏导?可以采取哪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出现哪些状况需要就诊?

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人们面对变化,会产生很多不确定感,免不了会出现焦虑、不知所措等心理变化。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对身边的人给予倾听、陪伴、正常化情绪反应,引导其发现、发掘自身的资源,增加其自我效能感,增加心理免疫力、抗挫力、恢复力,采用适当、科学的应对方式。

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接纳自己的反应,一心一意做事,不断更新疫情防控科学手段,合理饮食,规律睡眠,因地制宜地开展娱乐和健身,利用电话、微信等工具保持人际交流和互动,寻求专业的帮助等。

如果自身调节效果不佳,情绪持续变差,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甚至感到痛苦、有自伤自杀或伤人的冲动时,需要立即到医院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策划:樊兴平 阳波 姜宏达(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供稿:梁红(北京回龙观医院)

审稿:姚宏文 王钢(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